专业的股票配资官网
《曾奇峰30节心理课》是曾老师首个大众心理课程,我买了,下面是我的感受:
作为28岁的单身女青年,目前的关注重点是“亲密关系”,也就是《曾奇峰30节心理课》的第二章“你不知道的——关系真相”,今天我们也主要来谈谈课程中亲密关系的内容。
通常,我们认识生活来自三个部分:
1 你父母的生活经历和世界观
2 你朋友的生活经历和世界观
3 自媒体和主流媒体的宣传和催眠
在婚恋这件事上……
我父母觉得:
30岁之前搞定人生大事,生小孩是女人一生的幸福,结婚是每个成年人的KPI。
我闺蜜觉得:
要找个更爱自己的男人,要找个赚得多又愿意给你花钱的男人,有房有车是最实际的爱情宣言。
媒体觉得:
女人值得更好的,远离渣男,小心PUA,女人要独立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, 为何结婚后女人又要工作又要带娃,离婚的女人怎么那么赞。
我自己觉得:
他们的“觉得”依然让我不懂男人,不懂爱情,不懂婚姻,我反而更迷茫了。爱情与婚姻真的如他们说的那么斩钉截铁没有变化吗?
我不但不懂男人,更不懂自己,甚至不懂人。 虽然KPI 已经启动倒计时(30岁这关卡),但却 并 不想结婚。
恋爱后更发现,小时候的偶像剧都是骗人的,所以很想给曾经看过得浪漫爱情,现在觉得脑残剧的编剧寄刀片,他们创造了一些人间不会出现的“奇男子”——高富帅齐集一身,甚至拥有超能力,最夸张得还特别爱你,对你特别好,特别照顾你,非你不可。
洗脑方式是在镜头中给他们脸部大特写,让我们这些不经世事的小女孩,迷恋男子的美色,觉得爱情是这个样子。
但实际上生活中没有这样的男人,更少有这样的爱情,相信这个,不但让我在生活中变得贪婪,还会看不见爱情,找不到男人。
而《曾奇峰30节心理课》中对于亲密关系的观点,让正在面对婚恋的我有很多启发。
原来,爱情和婚姻并不像他们说的那么简单那么单薄,人是多面的也是多变的,曾经我看见的生活太表象了,生活的底层却别有洞天,许多真相,和你理所当然的恰恰相反。
下面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,书中那些在爱情与婚姻这件事上,扩大我自我意识范围的观点:
人是矛盾的,既需要关系又需要自由
曾老师说,人是善良又邪恶的,对父母是既爱又恨的,如果只看到自己的一面,那就是把另一面排除在意识之外,所以潜意识常常和意识是相反的。
小孩因为无法处理这种矛盾,所以将人分成好人和坏人,健康的成年人能够承受这种矛盾,所以看人的方式是既好又坏,对他人的态度是既爱又恨。
同样,在亲密关系中我们既需要自由,又需要亲密。
婚姻其中一个定义就是:以丧失某种程度的自由为代价来获得的稳定关系。
男人需要自由,女人需要亲密
虽然,人在关系里既想要自由又想要亲密。
不过,男人想要更多的自由,女人想要更多的亲密,这源于两性的古老的分工,男人外出打猎就会把关注投入家庭以外的事情上,女人留在家里就会关注其他家庭成员。
所以女人想呆在关系中,而男人有时候需要离开一会儿。
许多人不知道如何和自己的伴侣相处。实际上可以和老婆的闺蜜学学,和老公的哥们学学。
如果想要维持好的亲密关系,男人女人都需要向对方的性别踏出一步,把自己搞得中性一点。
“抱怨和撒娇”女人的两种控制
女人在亲密关系中有两种控制。一种是抱怨,传递的信息是:你不能也不愿意满足我。另一种是撒娇,传递的信息是:你能够也愿意满足我。
“回避和哄”男人的两种逃跑
当男人在婚姻中感受到出问题时,通常会选择回避,这种回避可以保护女人,也会激怒女人。还可以用另一种方式,就是哄。哄中有点假的部分,让男人也从亲密关系中出来了,但这样做却维持关系,又保护了自己。
非血缘关系血缘化
血缘关系无法终止,但亲密关系却可以终止,如果非将亲密关系当成亲人的关系,很可能会在亲密关系中言行“乱来”,当乱来后破坏了亲密关系,就会发现婚姻关系不是血缘关系。
从自我攻击到攻击伴侣
自卑的人进入亲密关系可能有这样的感觉,你竟然能看得上我这样不好的人,你也一定不怎么样。如果想减少对伴侣的贬低,就要尝试增加自己的价值感。
隐性性行为
一个人格上性压抑的人,会用很多表面上看不出来是性行为的事情满足自己的性行为,性压抑的人也可以是那些完全不缺性关系的人。比如那些频繁争吵甚至肢体冲突的夫妻,而在孩子面前争吵就会更隐蔽。
真爱?
真爱将婴儿对完美母亲的需要融入到成年人对爱的需要中。很多人觉得开始时是真爱,后来不是了,其实开始时只看见了优点,后来自我意识扩大后看见了缺点。
人们一旦觉得是真爱时,就会触发人性中想要“挑毛病”,当一个人说自己完美的时候,你就要挑出他不完美的地方,反过来一个人说自己一无是处,你也会和他说他的优点。
灵魂伴侣?
“灵魂”是一种超越世俗的词汇,用在世俗的关系上本身就是一种矛盾。如果将这种宗教的词汇,用在婚姻关系中,是提前为破坏婚姻关系做准备的。
因为当你有一个“灵魂伴侣的期待”的时候,你就会对眼前的人百般挑剔,许多亲密关系就是被这样破坏了。
除了亲密关系,在《曾奇峰30节心理课》中,还有很多版块:亲子关系、探索个人的情绪、如何成为一个心理咨询师、解密心理咨询室、疫情下如何才能安心?
包罗万象的心理分析适合很多人群:
如,正处于婚恋中想理解自己亲密关系的人,或者在婆媳关系中压力很大想找到突破口的人,以及想成为咨询师正在思考如何系统学习不知其门的人,和想成为来访者进入咨询室,探索自己的情绪和生命历史的人。
向你推荐《曾奇峰30节心理课》这套课程,愿你也可以在阅读这本书的同时,找到自己,看清生活。
以下是这套课程的课程表:
BREAK AWAY
01
02
03
新玺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